丹大林道一戰後,就想到這條練跑路線,
2K的上坡,除了部分的緩坡外,可以分成"陡1"和
"陡2"兩段。
今早出門也晚了些,起床後不久也剛好遇到清晨的
地震,搖得可真有力呢!!!!
不知為何,今早騎車過去林內的路上,感覺好遠.....
到了起跑點停好車,就穿著薄夾克和手套直接起跑。
第一趟一開始慢慢熱身,但不到百米的緩坡就直接
開始了"陡1"的路段,用身體感覺那坡度,對我來說
算是"陡",而陡1的長度也比較長一些,只是雖然算
陡,但還是在可以"跑"的範圍內,接著來到連續兩
個的髮夾彎,再轉彎處之前都是接近平路的緩坡,
但距離很短,轉彎處的坡度非常陡,所以轉彎時需要
費比較大的氣力,接著雖然是緩坡,只是依然距離
短,然後接一個大陡坡的轉彎後,就是這2K中最陡
的"陡2"了。和陡1相比,陡2的長度短了快一半的
感覺,但爬升的坡度明顯的較高。第一趟、第二趟
都能以緩慢但維持在"跑"的狀態下爬上去,如果有
配心跳帶,那時應該是警報聲不停吧......XD
跑完一趟後就把夾克和手套脫下來了,而天色也開始
慢慢的亮起來,雖然空氣依舊有點涼,但跑起來相
當的舒服。第二趟也在激喘中上到坡頂。
跑了兩趟上下坡後,慢慢的"感覺"出自己跑坡時的
"問題點"所在,上下坡同時存在的問題,就在於右腳
腳尖的"角度",似乎在下腳時有偏向內側一點點,
雖然不是很明顯的"內八",但感覺的出右腳尖稍微偏
內側,這樣的下腳對右膝外側韌帶產生的過大的負
擔,上坡時如此,而且上坡時在右腳下腳時,會不
經意的有點"內旋"的感覺,這樣也是拉扯到右膝外
側的韌帶。下坡時雖然沒有內旋的狀況,但這樣的
下腳還是對右膝外側韌帶很傷。因此就特別的注意
這樣的感覺,試著讓下腳時腳尖確實朝前,感覺上
有點小小的彆扭,而且這需要從平時的步行開始進
行改變....需要長時間來把習慣調回來......
第二個問題在於,自己很習慣的"滑步式"上坡,由於
起腳與下腳時腳底板都是"平"的狀態,也就是起腳時
並不是由腳尖蹬地而起,是由整個大腿拉起小腿向前
的感覺,這在跑緩坡時還OK,但當身體感覺"陡"的
時候這樣跑,對大腿的負擔很大,特別是跑到全馬
中段之後,這樣跑上坡很容易讓大腿抽筋。有這樣
的可能性存在。因此從第三趟開始,就嘗試著起腳
時用腳尖和小腿的力量,一整個痠的感覺瞬間爬滿
兩條腿,但告訴自己還是要撐下去。只是第三趟開
始,陡1雖然還能順利的跑上去,但來到陡2的那個
髮夾彎時,可以用大跨步的方式衝上那個彎,只是
接下來就真的無力,第三趟到第六趟,都是在陡2大
爬坡前的小緩坡氣力放盡,當了步兵,勉強撐上陡2
後,才繼續的跑上坡頂。
今天大概在跑第二趟時,看到一個跑者跑上山,速度
相當的快,右手還拿著一根長棍。而跑到第四趟時,
下山途中看到兩位小姐騎著單車上山,超猛~而後有
三位大哥一面聊天一面騎上山,超猛!!!!這條路要我
騎車,大概連陡1的1/5都上不去.....Qrz
跑完四趟後,在停車的位置補給了運動飲料,第五趟
結束則是喝了一瓶蠻牛。起跑前真的很害怕自己跑
個幾趟就沒力,但當跑完三趟後感覺還OK,就把第
一目標設成六趟,希望是能夠跑到八趟。當然最終
目標是跑十趟,湊一隻全馬......XD
但今天畢竟是第一次跑,所以最後膽小的以六趟作
收。而在第六趟起跑後不久,就看到之前那位跑友
下山,本想說他應該是上坪頂後到湖本然後折返,
但後來想到他手上拿的木杖,聯想到在坪頂村的那
條"越野跑道"~龍過脈步道~,那位大哥應該是跑上
去後,就去龍過脈越野路線玩了吧.......XD
這條路線真的很有趣,不停的上上下下,讓身體不
斷的去感覺、去思考、去改變,以後要常常來跑。
今天也是第一次穿著小紫跑山路,感覺還不錯,接
下來跑出去就是以小紫為主了,所以今天也算是
磨合的機會,日後希望每個月至少來跑一次,而趟
數就要以八趟為基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