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能,台北為何不能?
跑過了2012高雄馬拉松,終於體會到什麼是「城市」馬拉松,42.195公里幾乎踏遍了高雄市區的各重要景點,啦啦隊及市民們的加油聲不絕於耳,正是鼓舞選手前行的最佳動力;補給站除了官方外,還有超商、廟宇、商店、住家...都主動提供飲料補給,印象中除了前幾站須進站自取飲料外,之後,都是熱心志工或市民主動把飲料用歡迎的雙手奉上,節省了不少進站補給時間,也反映出市民與選手的最佳互動;由於競賽路線遍及大高雄地區,條條都是交通樞紐動脈,路線交通管制更是考驗主辦機關高雄市政府的決心與魄力,在面對市民交通與選手安全下,高雄市政府做到了;反觀,台北富邦馬拉松,除了仁愛路與中山北路外,其餘都在風景優美的「河濱」自行車道與人行步道,省卻了不少交通管制,但卻阻隔了市民的共同參與,因此個人認為在名稱上,或許比照台北「國道」馬拉松,稱為台北「河濱」馬拉松(之前,或許稱為台北「高架」馬拉松),較名副其實,也唯有與市民緊密結合的馬拉松,才有資格稱為「城市」馬拉松。